清韵绝

第1046章 队长别开枪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清韵绝】地址:zhenyubio.net

【队长别开枪】

9月,萧太后母子来到幽州,致祭太宗耶律德光,希望能托他的武德重现灭晋之威,告慰大辽国列祖列宗。随后命皇弟耶律隆佑留守京师,大军于闰9月正式南伐。

因辽国此次出征几乎是倾尽国力,准备打一场接近于灭国级别的大战,宋朝情报部门早在8月份就收到了辽军将大举入寇的消息,做了相应的准备,向边境地区增派精兵强将。

辽军幽州总司令萧挞凛率领先锋部队对宋辽边境多个据点发动试探性进攻,因宋军准备充分而屡屡受挫。

很快,萧太后率主力部队与其会师,然后以泰山压卵之势攻克唐兴镇,继而移师遂城,又克之,随后驻军于望都附近,大宋边境被撕开一道缺口。

大宋朝堂之上,接连收到多条消息,可谓喜忧参半。首先是我方连战连捷,接连挫败辽军攻势,例如威虏军、顺安军、北平寨、保州等;其次是告急文书,大意是我方失利,损失惨重,丢城失地,如唐兴、遂城等。

这比较符合逻辑,特别是在守方提前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进攻方很难做到全线大胜,在广阔的战线上应该互有胜负,且辽军本就灵活机动,会反复试探宋军的防守薄弱处,避其锋芒,找到防守漏洞后再全力冲杀。

随着纷杂战况一起来的,是一条更令真宗震惊的书信,发信人竟然是战斗英雄王继忠“烈士”,王继忠奉萧太后之命,致书于宋,转达愿意和谈之意。

他不但没死,还为皇军做说客!

“队长——别开枪,是我!”

真宗约谈了几位重臣。辽军势如破竹,深入河北腹地,已经威胁到贝州、魏州,眼瞅着就要来到黄河,与我京师隔河相望了,众位爱卿,有何良策?

参知政事王钦若建议真宗南狩,转移到江南,“契丹人能过得了黄河,我就不信他们能过长江!”王钦若是江南人。

枢密直学士陈尧叟建议真宗效法唐朝皇帝,转移到蜀地,“契丹人过得了瓦桥关,我就不信他们能过剑门关!”陈尧叟是蜀人。

当寇凖入对时,真宗想起来这位寇老西儿是陕西人(华州),于是半开玩笑地说:“爱卿不会建议朕迁都长安吧?你不信契丹人能过得了潼关,对不对?”

寇凖故作惊讶状,“陛下怎么学会抢答了?”

真宗说有人建议迁都江南,有人建议迁都蜀地,快说,你建议我迁都到哪儿呢?

寇凖一脸严肃道:“谁言迁都?此人当斩!”

真宗瞬间来了精神,便追问寇凖有何良策,寇凖的回答却又让真宗上头了,因为寇凖的建议是御驾亲征。

不同于太祖、太宗,真宗是温室的花朵,蜜罐子里泡大的皇二代,他是发自肺腑地不愿亲征。然而寇凖把亲征说得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是唯一正确选择,否则就要亡国。在极不情愿之下,真宗召开御前会议,让群臣议论议论。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而一旦大领导把大事搬到大会上,通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领导需要借众口否决先前的提案,以便让大领导既当又立。

王钦若、陈尧叟原本主张迁都,但寇凖一句“敢言迁都者斩”吓得“跑跑派”不敢发言。“主战派”寇凖力排众议,力促亲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支持。

鉴于真宗勇堪猛鼠的尿性,“主战派”特意强调:圣驾只需到澶州,作秀即可,不必真要去前线跟辽国人怼脸。

比如毕士安就说先到澶州,放出消息,鼓舞士气,然后“顺动之事,更望徐图”,即便我们一鼓作气打跑了契丹人,您老人家追不追,还要再议,放心吧,没事儿;

王继英也说全国精锐几乎全在河北,不用担心会有危险,不过,“不可更越澶州”,即便我们有十足的把握,仍然不会让您老人家再向北挪一步的,您老就放心吧,真没事儿。

真宗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到澶州秀一圈。多说一句,寇凖因此得罪了王钦若、陈尧叟,特别是王钦若,宋仁宗亲口评价他是奸邪小人,宋初“五鬼”之一,战后向真宗进献谗言,导致寇凖被贬官外放,这是后话。还是前文那句话,宋朝内部的政治内耗远比千里之外的刀光剑影更具有杀伤力。

虽然论武略,真宗稍显不足,但若论政治游戏,真宗是高手。在处理王继忠请和一事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真宗先对王继忠本人给出了积极正面的定性,不说他变节投敌,而是为推进两国和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两国黎民百姓的幸福安康而忍辱负重,格局大、境界高。

随后真宗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说自古以来,中原能够走向太平盛世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与北面的游牧民族和平相处。所以,“和”才是主要基调。

既然如此,那不正好就坡下驴,答应王继忠的请和吗?就连“主战派”的毕士安也认为可以接受王继忠的请求,与辽国展开谈判。

真宗却笑道:“诸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首先,对方只说要谈判,却没提具体条件。这就好比先签字,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五代十国往事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皇城司第一凶剑 辅国郡主